血糖和血压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慢性病,而肌酐则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。很多人认为只要控制好血糖血压,肌酐自然就会下降。但是,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?
血糖血压控制和肌酐的关系
控制血糖和血压确实可以减少肾脏的负担,从而保护肾脏,而且被多次证明能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。但是,只有血糖和血压完全稳定并不一定能降低肌酐。
控制血糖血压不能完全降低肌酐
即使慢性肾脏病处于早期阶段,只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,肌酐大于正常范围,仅仅控制好血糖、血压是不能完全降低肌酐的。因为其他的因素如药物副作用、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损伤等也会影响肌酐水平。
如何降低肌酐水平?
要降低肌酐水平,除了控制血糖、血压之外,还应该以下几点:
合理用药:避免肾脏毒性的药物,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物、氨基糖苷类等,必须谨慎使用;
戒烟限酒:烟草可以使血管受损,进而损伤肾脏,饮酒过多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,间接造成肾脏负担加重;
饮食注意:少摄入高蛋白、高盐、高磷含量的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和水果,这对预防慢性肾脏病进展非常重要。
如何自我监测肾功能?
除了到医院做肾功能检查之外,我们还可以通过尿液颜色、尿量、是否有气味等方面来初步判断肾功能状况。此外,要注意如果出现头晕、乏力、背痛、尿量减少等症状,也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结论
综上所述,控制好血糖、血压确实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,但并不一定能够完全降低肌酐水平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也要关注自身的肾功能状况。
评论列表